找到相关内容67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瑜伽行派之二谛说

      而到阿毗达磨佛教时期,其对二谛的讨论越加重视,然而此时二谛思想的内容与形式,却与原始佛教中的二谛说有些不同。在阿毗达磨时期,对二谛说的讨论,并未如原始佛教一般,著重于缘起的义涵,而是著重于对存有的...世俗谛,而将成就法、不成就法、死生、入出定、业、异熟果说为是胜义谛;此外亦说“树等是假,色等四尘是实”、“补特伽罗是假,色等五蕴是实”,这很明显的,是将二谛作为“法有我无”的说明。亦即在阿毗达磨佛教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746164.html
  • 高效能的佛典研究资料管理模式

    资料库的模式来管理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还处于真空状态,本文就试著以自身建构“阿毗达磨研究资料库”[5]的经验与心得为基础,及在中华佛学研究所三年对佛典研究的认识,来阐述如何藉由这种高效能的管理的模式大幅提升...研究法,如:语言文献、思想比较、历史考证、宗教社会学、宗教人类学等等的研究法,而是较类似于自然科学如:物理、化学的实验方法。“阿毗达磨研究资料库”的建构可说是实验的结果,而论文的部份算是实验报告,两者...

    张琼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5451745.html
  • 律学大纲导言

  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亦讨论及此:  如是三藏,有何差别?  或有说者:无有差别。所以者何?一切佛教,从一智海之所生故,随一觉池之所出故,等力无畏所摄受故,同一大悲所等起故。  复有说者:亦有差别。且名即差别:此名「素怛缆」;此名「毗奈耶」;此名「阿毗达磨」……谓种种杂说,是素怛缆;说诸学处,是毗奈耶;分别诸法自相共相,是阿毗达磨。(卷一)  在无差别方面观:既同是佛陀智海中流出,自无歧异,故于佛教...

    芝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062897.html
  • 阿含论(Hinayana sastra)导读

    阿含教法所属论书的总称。又称南传阿毗达磨、南传阿毗昙等。相对北传论典而言。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兴起之后,各个部派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——阿含的教说进行了种种的注释、整理和组织,进一步发挥了原始佛教的教义,出现很多阿毗达磨(即“法的研究”)的论书。据传小乘的各个部派都有自己的论藏。但目前流传下来的只有南传上座部和北传说一切有部的论典。 据觉音所编南传上座部论书有7种:《法聚论》、《分别论》...

    高振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3647206.html
  • 唯识考试 研究生试题

    种种要求来看,作为三年时间研究生的课本,最适度的应该是____论   ⑴、《瑜伽师地论》 ⑵、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 ⑶、《摄大乘论 》 ⑷、《成唯识论》  5、《瑜伽师地论﹒真实义品》的四种真实,...

    释智德编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949043.html
  • 判定佛法真实义的准绳——三法印与一实相印

    ldquo;素怛缆(经)次第所显……,毗奈耶(律)缘起所显……;阿毗达磨(论)性相所显,谓阿毗达磨应求诸法真实性相。”以上这段话,比照“佛语其三相”的内容,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诠释:经典有许多是不了义经:戒律(生活规范)之内容也有可能因时空因素而改变;唯有不违失法性的阿毗达磨(论)才是直接探究诸法的真实面貌。&...

    吕胜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0953210.html
  • 儒道思想与佛教的契合

    即已传人中土,但其真正大规模地涉人中国人的思想世界是在晋室南渡之后。其时玄学之音高唱人云,玄风畅通。小乘阿毗达磨以名相分析见长,般若空观主张当体即空,所以小乘佛教不仅不能深契于中国固有文化的基本精神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5256415.html
  • 人无我法无我与止观的实践

    记性”,他把阿赖耶识分为三相,他引证阿毗达磨的“无始以来,一切法等依,由此有诸趣,及涅槃证得”,及“由摄藏诸法,一切种子识,故名阿赖耶,胜者我开示”。他更推论如次:   1. 一切有情不净品法,藏于此...

    王文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5360747.html
  • 以自然为师——泰僧佛使尊者的修行理论与方法

    培养、维持空灵自在的心,就是寂灭境界了。  落实“法”的研究与实践  泰国传统佛教常针对“论”等琐碎问题进行过度钻研,而对于“法”之讨论也就相对减少了。基于这点,尊者公然否定了“论”(阿毗达磨)的过度...

    藏 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4267044.html
  • “五停心观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暗塞障、恶念思惟障、境界逼迫障等三种障。  [菩萨地持经卷三力种性品、俱舍论卷二二、二九、大毗婆沙论卷四十、瑜伽师地论卷二六、顺正理论卷五九、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一、 大乘义章卷十二、摩诃止观卷七]。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1568329.html